撮要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,提出「土地共享先導計劃」,透過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私人土地。城規會過去5年共接獲23宗涉及新界私人土地改劃住宅用途申請,涉及地皮面積40公頃,但當中僅7宗通過改劃,可建2800個私樓單位,又指這種情況「土地未盡其用」。據規劃署提交資料,上述23宗申請中,當中近半申請者均為大型發展商,例如新地、恒地、新世界等。其中獲批的7個改劃申請中,3個項目為新地發展項目,包括位於元朗南生圍一幅逾3萬平方米的土地,涉及57幢樓宇。 新地與恆地共同發展的元朗錦繡花園附近、近9萬平方米土地發展項目,亦擬興建106幢樓宇。恆地有兩個改劃申請獲城規會批准,涉及共125,603.77平方米土地。當中包括大埔蕉坑發展項目,涉及9幢住宅大廈,共795個住宅單位;及上述聯同新地合作的項目。而新世界位於唐人新村的改劃項目亦獲批,涉及共792平方米。倘若上述各個獲批改劃用途的項目,都申請「土地共享」計劃,倘以新增樓面面積2成計算,合共可增加32萬平方呎樓面面積,由於計劃限定新增樓面面積要與政府「共享」,當中3成為私樓,其餘7成為資助出售房屋,即該批項目可以新增私樓面積9萬呎,資助出售房屋面積為23萬呎。倘劃一以每個單位面積400呎計,即合共新增240個私樓單位,而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則有565個。 網民意見 暫未有網民評論。 URL: 01新聞 Number of Likes/ Reactions: 18 Number of Comments: 0 Number of Shares: 3 #數據截至2018-10-30 8:00am
撮要 早前施政報告中提倡的「土地共享先導計劃」,內容提及政府邀請私人發展商以公私營合作模式,發展近1,000公頃私人農地,計劃重點包括私人申請涉及的新增樓面面積,不少於六至七成須興建以資助出售房屋為主的公營房屋。政府若大規模開拓土地,理應優先用於興建出租房屋,協助最需要「上樓」、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。政府於七十年代發展沙田新市鎮時,其財政儲備遠不及今天豐厚,由於發展新市鎮的經費不足,故此政府便邀請發展商聯合進行填海工程,並讓他們興建私人房屋,使沙田出現「混合」房屋發展 (公私營房屋並存)。當年時任政務司鍾逸傑雖然容許城門河邊興建私人樓宇、火炭山上興建工廠大廈,但其餘土地則主要用作興建公營房屋。整個發展計劃均由政府主導及清楚規劃,並非純粹與發展商「做交易」。 網民意見 網民認為現時政府制定土地房屋政策時以發展商優先,忽略基層市民利益,亦不願聆聽市民意見。 URL: Regina Ip 葉劉淑儀 Number of Likes/ Reactions: 53 Number of Comments: 14 Number of Shares: 6 #數據截至2018-10-30 8:00am
撮要 近年政府無間斷式推地,未來新盤供應仍處於高位徘徊水平,據運房局最新數據指,未來三至四年私樓潛在供應量仍維持九萬三千伙水平,與次季相約;惟上季動工量僅錄一千九百伙,按季急跌七成八,屬去年同期以來的新低。運輸及房屋局公布昨《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統計》數據,最新數據顯示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為九萬三千伙,按季比較保持不變,較首季則下跌三千伙,約百分之三,同時較去年中高位九萬八千伙則跌百分之五,為近兩年以來新低紀錄。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回應查詢時表示,隨著政府持續有序地增加房屋土地供應,相信未來三至四年的私人住宅預計供應量將維持在較高水平。預計未來數月將有十八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,可提供約八千二百伙,較上一季的五千二百伙,增加三千伙,約百分之五十八。 網民意見 暫未有網民評論。 URL: 時聞香港 Number of Likes/ Reactions: 6 Number of Comments: 0 Number of Shares: 1 #數據截至2018-10-29 8:00am
撮要 胡應湘除了提出填海等增加土地供應選項外,亦提出資助房屋定價新方程式,建議政府補貼一半地價,售價將與市價脫勾,而是一半地價加建築費。政府會為38%地價提供1至2厘低息貸款,即市民只需支持12%地價作為首期,日後買家只需為38%地價及建築費作供款。他又提出,市民可以強積金所有存款支付首期,每月供款可作償還按揭。以622呎資助房屋為例,每呎5000元,建築成本3000元,預料每月只需供款不逾7000元。由於增加資助金額,胡應湘提出資助房屋10年內不能轉售,而將來在市場轉售時,全部本息即以固定地價加息率償還政府,改變現時補地價政策。至於公屋,他建議政府擬訂市值租金後,設一定程度的補貼比例,但比例按居民居住年期遞減,初步建議居住公屋30年後,租戶需要繳交市值租金,以鼓勵有能力者不會長期佔用公屋。以400呎公屋為例,每個單位政府可於30年內收回168萬元。 網民意見 網民認為胡的建議不設實際及非常涼薄,指現時的土地和房屋問題是政府和地產商造成,與市民無關。網民更批評胡等地產商炒賣民生所需的房屋和土地,已經令市民不能負擔私人樓,現在更要剝奪市民以可負擔租金居住公營房屋的權利,十分歹毒。 URL: 香港01 Number of Likes/ Reactions: 1855 Number of Comments: 458 Number of Shares: 400 #數據截至2018-10-29 8:00am
撮要 香港大學地理系系主任、交通諮詢委員會成員盧佩瑩認為,「明日大嶼」交通基建系統能長遠為解決三隧交通擠塞問題提供一線曙光,是香港未來的契機。盧佩瑩在港台節目《香港家書》中指出,若要解決隧道擠塞情況,從中長期必須考慮兩點。第一點是如何重新分佈城市的居住、就業和活動地點。香港必須向多核心方向發展,令住在新界及偏遠地區的居民可選擇同區上班、上學、購物和看醫生,才可長遠紓緩隧道擠塞情況。第二點是即使發展了多核心社區,亦不能完全取代人和貨物在不同地區之間流動,她相信就算「三隧分流」方案實施後,西隧交通量亦會在中期出現飽和及長時間擠塞。她又說,《施政報告》提出的「明日大嶼」交通基建系統能長遠為解決三隧交通擠塞問題提供一線曙光,若細節能小心處理,港島人可不需繞一個大彎進機場,住在新界西北的人亦能直接到大嶼山上班,這些都是香港未來的契機。 網民意見 大多數網民反對盧的言論,認為盧以解決三隧擠塞為由支持建人工島不合理,嘲諷與其花費萬億解決塞車倒不如填平維港,又認為政府無視市民意見強推填海,應由支持者們支付填海開支。 URL: 明報即時新聞 Number of Likes/ Reactions: 940 Number of Comments: 183 Number of Shares: 66 #數據截至2018-10-22 8:00am
撮要 本土研究社指政府不斷聲稱未來30年至少要尋找「1200公頃」新土地,才能解決到香港房屋問題。而這1200公頃的土地短缺裡,只有兩成(230公頃)是房屋用途,而近六成(720公頃)是用於「基建及設施」,當中有不少用途不明的基建項目,並非真正用作處理房屋問題。根據政府規劃署2016年發佈的《香港2030+》「綜合土地需求及供應分析」技術文件,要再經細讀才可從中找到這些「基建及設施」的分項。「基建及設施」包括「與人口相關設施」及「主要特別設施」兩類,前者根據統計處預測、至2043年人口將增加98萬,然後按人口比例計算所需社區設施、休憩空間及道路交通的土地需求;後者則是與人口增長無關的特別項目,包括305公頃的康樂及休憩用地,面積比房屋用地的短缺還多。 網民意見 暫未有網民回應。 URL: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Number of Likes/ Reactions: 140 Number of Comments: 0 Number of Shares: 77 #數據截至2018-09-11 8:00am
撮要 龍子維日前於信報撰文,指出港府有所謂「置業主導」的政策,「置業主導」意思是把房屋金融化,由滿足基本居住需要的必需品,轉化為可以在資本市場流通的財貨。房地產市場基本上就是由一個個資產按揭周期所組成的循環過程:由銀行向地產商融資興建房屋,然後市民向銀行承造按揭向地產商買樓,供樓三十年後又再以「逆按揭」的方式把房產回歸銀行。在這個資本鏈之中,所謂「置業」,不過是「長久居住」的假象,最終都是為資本生生不息而服務。近年政府啟動不少加強居屋流動的措施,例如引入綠置居、白表居屋第二市場等,令居屋市場與私人市場的界線更趨模糊,居屋售價基本上受私人樓宇的價格波動所主導,最後令公營房屋逐步商品化,「居屋樓王」、甚至是「公屋樓王」便應運而生,離「可負擔」的水平越來越遠。 網民意見 暫未有網民回應。 URL: 香港獨立媒體網 Number of Likes/ Reactions: 3 Number of Comments: 0 Number of Shares: 0 #數據截至2018-09-11 8:00am
撮要 國際物業顧問行仲量聯行今(28日)發表《住宅銷售市場》報告指,今年至2020年,將有約3,300個「納米樓」(實用面積為200平方呎或以下的單位)落成,較過去三年(2015至2017年)的供應量顯著增加35%。 未來三年的「納米樓」新供應相等於私人住宅新供應超過4%。數字除反映發展商興建更多「納米樓」外,尚顯示發展商正興建面積更小的單位。英皇集團發展的跑馬地The Unit服務式住宅,提供68個單位,其中64伙為細單位,最細單位實用面積為91平方呎。儘管單位面積細、呎租高達124港元,全數單位於數月內租出,反映「納米樓」受市場用家接受。 網民意見 有網民認為措施所產生土地發展收益對市民未必有幫助,甚至會變相令樓價愈炒愈高。亦有網民指財政盈餘應用於興建公屋及改善民生,不滿政府以諸多方式向權貴及地產商作利益輸送,不理小民死活。 URL: ocisgood Number of Likes/ Reactions: 0 Number of Comments: 23 Number of Shares: 0 #數據截至2018-08-29 8:00am
撮要 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昨發表網誌,指政府在供應土地時需從公眾利益角度出發。由於大眾普遍預期樓價將繼續上升,故要改變市場預期及令樓價有序調整,才是真正符合公眾利益的安排。他認為,香港賣地的收入非常可觀,令公共財政錄得龐大盈餘,但從宏觀經濟角度而言,香港並不需要龐大的財政盈餘,龐大盈餘只會拖著經濟發展的後腿。他又指出,政府出售住宅用地的收入其實亦為稅收,由在私人市場以天價租樓或買樓的一般市民缴付,「這是有違政府的房屋政策立場」。 網民意見 普遍網民對任志剛建議表示反感,認為填海將影響海洋生態,減低海產魚類供應,又指政府應「源頭減廢」,減少並取消內地新移民數量,認為一日不解決人口問題,香港房屋及土地問題一日也不會解決。 URL: 852郵報 Number of Likes/ Reactions: 89 Number of Comments: 29 Number of Shares: 10 #數據截至2018-08-29 8:00am
撮要 香港房屋協會主席鄔滿海接受《經濟日報》訪問指,香港的已開發住屋用地只有7%,正面對「有錢卻無地」。他認為填海有優點,過往很多土地都是以此方法產生,質疑為何現時不能填海。鄔滿海指,香港面對「有錢卻無地」的情況,而郊野公園用地自40年前成立以來,有增無減,「是否可探究哪些是適合建屋」,認為界線並非一成不變。土地問題不是2選1的選擇題,必須多管齊下,填海的優點在於不用爭拗業權,由政府「話事」,加上香港以往很多地方都是填出來,「為何忽然間又不可以填海呢?」。 網民意見 有網民回應指填海須時,而且工程結束後須等待基底穏固,屆時再建樓難解香港房屋供應燃眉之急,另外又指填海會造成環境破壞,影響漁民生計,認為政府不應捨易取難,收回高球場及開發棕地、並限制來港新移民數目。此外,亦有網民以鄔滿海言論句式揶揄,指過往亦盛行不少行為,為何現在不可以繼續。 URL: 852郵報 Number of Likes/ Reactions: 66 Number of Comments: 62 Number of Shares: 7 #數據截至2018-08-28 8:00am
© 2025 HLD Daily Summary — Powered by WordPress
Theme by Anders Noren — Up ↑